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雁秋,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回顾过往几年,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处于较长的下行周期。手机的硬件配置高度同质化,所谓的「旗舰手机」,也无非在卷影像、卷芯片、卷重量、卷快充......有时几乎毫无差异。
在卷无可卷的时候,OpenAI的异军突起,让“万物皆可AI”的风也吹向了智能手机行业。毫无疑问,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手机是承载大语言模型最好的载体,各大厂商敏捷地抓住机会,陆续官宣了自家的手机大模型计划。
2024年也被冠上了“AI手机元年”的称号。
接近年尾,很多手机厂商抛开了前半年那种卷大模型参数的路子,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场景落地。换而言之,摆数据不再重要,改变用户体验才是要紧事。
手机厂商面向C端市场,比技术落地更紧要的是用户心智之争。DoNews发现,智能体这一关键词,成为接下来厂商要卷的新目标。
从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到荣耀的「AI智能体」,从vivo的「PhoneGPT」到OPPO的「AIOS」,智能体的竞争开始成为衡量手机厂商技术能力的关键所在。
更关键的是,随着《终端智能化分级研究报告》的发布,AI手机会向标准化、成熟化进一步迈进。厂商们会更有创新目标,消费者也将更加清楚AI手机的能力级别。
“AI手机元年”即将过去,而手机厂商的“AI之战”才刚刚打响。
01.将AI能力融入到OS
各家厂商都在做AI手机,但理解和进度并不完全一致。
苹果算是入局AI最晚的一批,尽管如此,他们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着急的意思。
库克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业界普遍认为苹果在AI领域落后于竞争对手,但苹果更注重为用户带来最佳的体验,而不是争夺市场的先行者地位。“我们宁愿推出真正卓越的产品,为人们带来实质贡献,而不是为了抢先上市而匆忙行事。”
话虽如此,但苹果自今年6月推出Apple Intelligence之后再无其他大动作(中华区甚至无法体验AI功能),有业内人士调侃:“iPhone 16来了,但AI却还在路上。”
图源:IC photo
反观国产手机品牌,在AI重构用户体验上的思考和实践,已然迈出一大步。
过去AI在手机上的功能主要集中在App阶段,例如,各种AI助手、翻译软件和图像处理应用等,都是通过独立App提供AI功能。这些App各有侧重,用户需要安装并打开不同的App来使用AI服务。如今,将AI能力融入手机系统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刚刚过去的荣耀MagicOS 9.0发布会上,荣耀CEO赵明演示了YOYO的“一句话点咖啡”服务功能。
“YOYO,我有些困了,帮我点一杯咖啡。”被唤醒的YOYO,听到赵明点指令后,便开始进行点咖啡外卖操作,整个过程没有人为干预,YOYO非常“丝滑”地识别屏幕显示内容,根据手机主人的消费习惯和历史订单,模拟点击动作,自动选择咖啡店、咖啡类型,最终成功跳转到结算支付页面。
YOYO不仅可以点咖啡,“YOYO,取消手机自动续费”,简单的一句话,YOYO就“接管”了手机,在支付宝和微信上找到已订阅项目并取消自动续费,省掉了过去手动操作的麻烦。
与荣耀相似,在OPPO开发者大会上,新一代ColorOS最大的升级也围绕着AI。
ColorOS 15的代表性功能是「一键问屏」。通过简单的语音对话、圈搜等方式,系统能够理解屏幕内外内容,并根据识别的内容,快速提供准确的回答、建议,也能够直接发出指令,例如修图、文件转换格式等。
与过去的单点式应用创新相比,ColorOS 15最大的改变在于AI与系统之间的融合变得更加深入,并且融入了更高阶的多模态交互能力。例如在小红书中刷到的任意一篇旅游攻略,「一键问屏」能够快速提取其中的餐厅、景点,并结合地图功能快速规划旅行路线。
按照OPPO的说法,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已不再满足于一键消除、文生图、互动问答等应用层创新,而是试图用AI重构软件系统,融合模型、算力、数据和服务的生态,提供更直觉的交互和专属的使用体验。
02.大模型越来越“小”
纵观目前手机厂商推出的AI功能,比较大的卖点就是提升用户交互体验,扮演智能助理的角色。但要做到这一点,AI手机的反应速度就得快。从技术层面讲,手机的性能、算力和功耗都得跟上。
AI手机的能力通常取决于大模型的参数规模,目前一些头部厂商的大模型最高已拥有万亿级别的规模,但手机在运行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某行业人士曾表示:一款130亿参数的AI大模型,大概需要13GB内存才能运行,而智能手机本身运行安卓操作系统通常就要占用4GB的内存,如果还要相对流畅的运行其他常规APP任务并保活,还需要6GB的内存,即总的手机内存容量需求起码得到23GB。
换句话说,这就卡掉了一大批机型。
手机厂商热衷于将大模型“塞”进手机里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环境下实现最大的效率。也就是说,只有降低端侧大模型的成本,才能真正减少厂商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过去的vivo开发者大会发布的蓝心端侧大模型3B只有30亿参数量级,过去这一数字高至70亿、130亿。
vivo AI系统中心高级总监熊官敬告诉媒体,去年是奔着硬件极限去做,但带来的用户内存、续航的消耗是巨大的。比如,经过极致量化压缩之后,70亿参数的端侧大模型要占用户3.5GB的存储空间,而3B端侧大模型,只占用了1.5G的内存。
厂商不再追求参数上限,而是转向更小、更高效的形态,同时体验感也未掉队。据悉,蓝心3B尽管规模较小,但在对话写作、摘要总结、信息抽取等能力上可以比肩行业7B—9B模型。相比蓝心7B,蓝心3B极致性能提升300%,平衡模式下功耗优化达46%。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苹果刚发布的首款AI手机iPhone 16,采用的便是端侧30亿参数大模型,性能也超越了主流的7B大模型;谷歌DeepMind发布的 Gemma 2 2B,将参数量压缩到20亿参数。
大模型轻量化,已成为主流趋势。
03.AI驱动下,距离换机潮还有多久?
当风口再次吹起,AI手机是否已经成为拉动市场新一轮销量增长,甚至引发“换机潮”的神器?
身边换新机的朋友告诉DoNews,虽然iPhone 16作为苹果第一代AI手机饱受关注,但对于自己来说意义不大,起码现在还不是时候。“很多人都在缩紧支出,iPhone也不便宜对吧,而且这几年新款的外观几乎与过去没两样,也没什么爆点创意,不至于刺激到大家。”
专业的分析机构普遍认为,苹果智能的推出对iPhone 16的销售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程度十分有限。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期今年下半年iPhone 16出货量预期仅较上年同期的iPhone 15提升2到3个百分点。
DoNews发现,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AI应用场景,无外乎AIGC消除、AI通话摘要、AI字幕、文档总结等等,更为尴尬的是,这些功能似乎都可以通过更完美的第三方应用来替代。
DoNews摄
一位下游从业者表示,AI智能手机的普及刚刚开始,就像功能手机过渡到智能手机一样,销量的变化还不明显。
“买新机的人基本上是因为上一台出问题了,因为AI功能换机的人并不太多,店员也不会主动介绍AI。一般人们挑选一款新手机,往往是先是把相机打开,看看拍照怎么样,价格贵不贵、送不送耳机充电器什么,其实今年最火的手机是华为的三折叠,但也是看的人多过于消费的。”工作人员向DoNews补充道。
不过,把战线拉长远些,AI无疑会为手机厂商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以苹果手机为例,美银美林认为,苹果AI将赋予Siri与应用程序更深度的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将从2026年开始为苹果公司带来约30亿美元的潜在收入,并且这一收入可能在未来十年接近500亿美元。
IDC给出了整个行业的预测,认为到2024年底,具备AI能力的手机出货量将突破2.34亿部,同比去年将实现363%的爆发式增长,全球市场份额也有望达到19%。到2028年,生成式AI手机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上升至54%,成为未来的主流手机类型。
但是目前,AI智能手机的杀手级应用还没出现,大多数消费者不会因为智能手机有了足够好的芯片、或者影像功能主动换机。
写在最后
当前,随着硬件厂商端侧算力的持续推进、小模型效能的迅速提升、手机厂商系统底层的重构,AI手机已经摆脱了年初“伪概念”的标签。系统级AI将带来交互方式的彻底转变,激发出全新的用机体验。
对于消费者而言,什么高深莫测的参数,什么花里胡哨的炫技,这些都不重要。未来AI就是各种各样的服务,而服务的天花板并没有上限。面对这场围绕用户的“圈地运动”,手机厂商能发挥的还有很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new.ylfx.com/shangxun/1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