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20日,第18届DEMO CHINA在成都举行。本届大会由创业邦主办,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成都市博览局为指导单位。
近两年,大会围绕“AI+科技投资”展开。创新中国 AI纪元,本届DEMO CHINA以“Rise of Transformers”为主题,102家早期科技公司在大会现场参与超级展示、企业对接。其中,AI企业高达48家。致力于打造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早期科技企业展示及对接平台,十余年来,DEMO CHINA吸引45000+创业企业报名,1404家企业登台展示。其中,572家企业成长到A轮以后,309家企业参与后进入下一轮融资,33家企业成功上市。
大会现场,创业邦星际营25期新锐AI之星融资加速计划、2024高通创投-红杉中国创业大赛、2024淡水河谷绿色创新计划、Banglink企业对接会同期举行。200+投资机构代表齐聚成都,带来一场创投盛宴。
会上,名川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求乐、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方正浩、图灵创投董事总经理丘岳峰、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王道平、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在《所有硬件,都值得用 AI 重做一遍》主题对话中的精彩观点如下:
1.技术很重要,但技术只是基础,技术和产品要达到一定的平衡。硬件产品本身,无论是外观,甚至适用的场景,还有用户的体验,这些也是很重要的。此外,产品能让消费者真正使用起来,而非一个可有可无的玩具。
2.To B是机器人在代替人,用机器人做一些人很难做、不能做的事情,它是在代替人。To C其实是机器人在辅助人、加强人。比如眼镜是在加强人,还有外骨骼是在辅助和加强人。
3.To C依然是更广阔的天地。不过,是用成熟产品形态,利用AI做一些增量的亮点,还是以全新的产品形态出现,用新的技术红利优势让大家来接受它?这是我们持续思考的地方。
以下为现场对话内容,经创业邦整理后发布:
王求乐(主持人):我们这场来系统讨论一下:所有硬件,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先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自己。
王道平:我是华创资本的王道平,我们从2014年开始做投资,到今年已经第11年。今年我们看的很多项目都与AI和硬件有关,很高兴跟大家有机会做交流。
姚海波:各位好,昆仲资本在管资金规模50亿人民币,有三支人民币基金、两支美元基金。我来自大湾区,这个话题特别适合我。
方正浩:我是小苗朗程的方正浩。小苗朗程2015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早中期投资机构。AI也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板块最重要的投资方向,我们目前全部的天使轮和初创期投资都集中在AI和其他前沿科技领域。
丘岳峰:图灵创投成立于2019年,专注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日常的工作更多是孵化和投资科学家创业。
王求乐(主持人):这一场的主题其实有默认的假设,所有的硬件都值得用新一代的AI技术来重做一遍。大家认为这个假设成立吗?是否所有的硬件,都值得用新的AI来做一遍?
丘岳峰:我觉得就跟主机厂卖车一样,每年都需要新的亮点,AI这个技术应该会给很多原来传统的硬件产品形态,增加新的突破。
王求乐(主持人):主要是指哪些?
丘岳峰:追求产品的体验、用户需求的满足,这个是最核心的。
王求乐(主持人):用户的需求跟产品体验这一块,方总您是怎么看的?
方正浩:我们是比较接地气的,所有的硬件都值得做一遍,但是要卖的出去。
王求乐(主持人):所有硬件是不是值得我们再去投一遍,创业者再去干一遍?
方正浩:硬件中的一些品类,目前而言是非常有潜力的。例如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也包括其他服务机器人的形式,以及一些佩戴类的AI智能硬件。是否所有的硬件都值得做一遍,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待商榷,核心还是你能卖的出去。
王求乐(主持人):姚总怎么看待这个话题?
姚海波:我觉得这件事应该看对象是谁。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我认为他们应谨慎考虑。创业公司通常资源有限,而过去许多专注于通用AI的创业公司最终都失败了。相比之下,大公司由于资源丰富,可能会有不同的情况。因此,我的建议是创业公司可以将AI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而不应过度依赖它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王求乐(主持人):道平总怎么看?
王道平:我刚才听下来,我选择同意。选择站在乐观的角度,就是值得做一遍,接下来,才会谈到怎么做的问题。
王求乐(主持人):我认为“用AI去做硬件”并非一个新说法,只是这一波AIGC带来了新的想象力,比如刚才丘总提到AI带来的新体验。这方面的体验,可能让人感觉AI给硬件带来了质的飞跃,以至于我们应该下注再去重新做一遍。
丘岳峰:从我们已经参与过或者合作过的B端项目来看,AI已经在2B领域带来了部分效果的突破。通过合适的硬件产品形态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新AI硬件产品已经能满足B端客户的部分需求。
比如说用无人船进行湖面的清洁、有一些工业的无人机可以做成自动起降的机场,并规划充电、换电等功能设计。这些是我认为在硬件形态下,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叠加上去以后,带来的新体验,这些体验也能够满足付费用户的需求。
王求乐(主持人):To C端的改变更大还是To B端的改变更大?
丘岳峰:之前我们看到了在To B端的更多机会,我们很期待在2C端出现具备更大的网络效应的机会。我相信可能有一些机构的朋友已经有一些新的案例,我也很期待可能在接下来的阶段有更多To C方面的突破。
王求乐(主持人):我想让姚总先评论一下,是不是同意这个看法。
姚海波:我部分同意,首先企业无论To B还是To C都能挣钱,这取决于公司会不会挣钱。
我给大家分享几个现象,我看到今年AI硬件有两大特点:
第一大特点,许多制造业或者是工业级别的产品走到了消费级,这也应和丘总的观点。深圳去年有一个现象级公司叫拓竹,拓竹是做3D打印机的,据说今年大概有10亿的利润。从7000万到20亿的收入,拓竹只花了1年多的时间。
过去全球3D打印的消费级产品增长了20%,95%以上都是来自于深圳及大湾区。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一个趋势,也就是制造业的增材、减材和板材制造技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第二大特点,“硬件+AI”成为湾区及新兴企业家和投资人关注的热点。传统产品通过融合AI技术,就能转变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例如,我了解到一款自动调节座椅,它能够根据用户的坐姿通过AI进行分析和调整,从而提高坐姿舒适度并解决坐姿不适等问题。
王求乐(主持人):方总您感觉这一波AI驱动下的硬件,它有哪些质的改变,以至于您赞同?
方正浩:首先,大语言模型相对来说成熟度在所有的大模型里面是比较高的。还有很多多模态模型现在还不是很成熟。但仅仅是已经成熟的大语言模型,就已经在很多硬件的交互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举例而言,在对话的场景下,一些新物理形态的硬件,已经可以提供比过去硬件更加强的情绪价值。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多模态一旦相对成熟后,AI将不仅能提供情绪价值,实用价值也会有大幅提升。
这里面我们最看好的是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我们去年一年投了三家做具身智能的公司。
此外,佩戴类的AI硬件我觉得有很大的机会。主要是体现在操作和交互方面,因为过去所有的智能穿戴硬件,交互体验一直被用户诟病。但是现在用了大语言模型之后,交互体验产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带来很多新的机会。
王求乐(主持人):方总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认为AIGC这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引入,让机器人或者智能硬件变得更加有情绪价值。同时,也因为技术的迭代,这些硬件的实用价值也提升了,从而可以进展到具身机器人这个领域,能够带来更多的应用。
道平总可能在这方面也关注挺多的,您认为人工智能领域里面是不是也主要着眼在他所讲的AIGC领域?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大部分机器人未必有AIGC的嵌入,可能还是传统的视觉一类更简单的技术。包括 Super Demo中展示的项目,也未必每个都有AIGC的影子在里面。
所以您是更看好AIGC的引入,还是觉得AIGC也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就把传统的AI1.0加入更大的算力,做的更好那就行了?
王道平:我觉得技术肯定是有迭代和演进的空间,也是需要的。技术的演进并非停留在原地,肯定在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最近这几年人工智能的概念特别火,但这个概念其实已经很久了,到今天可能大家才看到一些迹象,看到更多的应用空间和价值。
对我们来说,肯定是想去投做实际应用落地的。简单讲就是能有需求、有用户的。比如说Transformer可能是由Google研发,但如今是OpenAI把大模型技术发扬,技术最终还是要把它应用起来,要有用户,OpenAI全球用户就已经有2亿了。
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我们都会去看。无论是To B还是To C,只要解决实际的问题,拥有一定的用户,能提供更多的、更增量的价值,有市场需求,我们也会去看。
王求乐(主持人):我觉得道平他说的意思还是要以需求、以场景实际落地为主要的着眼点。至于它用的什么技术,或者它用不用AIGC的技术好像不是那么重要,当然有技术更好。
新的这一代AI技术能够带来很多新的体验,我也听到几位嘉宾谈到了技术:有人说体验比较重要;也有人说技术比较重要;还有说找到真正的场景比较重要,各自有不同的观点。
在新一波AI驱动硬件的浪潮里,从投资人角度评估一个公司,其关键的成功要素是什么?
王道平:我们今年也投了做智能硬件的公司,一个它是有实际的需求,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另外技术很重要,但技术只是基础,技术和产品要达到一定的平衡。硬件产品本身,无论是外观,甚至适用的场景,还有用户的体验,这些也是很重要的。此外,产品能让消费者真正使用起来,而非一个可有可无的玩具。
王求乐(主持人):你更看好To B还是To C?
王道平:我们都在看,但是我觉得不太一样,To B是机器人在代替人,是做一些人现在不好做或者很难做、不能做的事情。To C其实更多时候是机器人在辅助人、加强人。比如眼镜是在加强人,还有外骨骼是在辅助和加强人。所以我们都在关注。
王求乐(主持人):姚总分享一下,你在选这些项目的时候看重的主要是哪些方面?
姚海波:我代表一下大湾区的企业家和投资人。在大湾区,不论是AI还是其他领域,“AI+硬件”的成功首先基于一个前提——拥有一个成功的硬件产品。这是在探索AI与硬件结合前必须确保的基础。
大湾区很多创业者对AI的使用是非常克制的。大家都知道AI好用、AI可用,但是怎么用?用到什么地步?这是我发现很多成功的AI+硬件的企业家身上都具备的克制态度。
但是如何完成一个成功的硬件?前提可能得有独门绝技。比如我们投了戴盟机器人,这是做“手”做的最好的;再比如说我们还投了逐际动力的张巍老师,他说他可能是全中国做“腿”做的最好的。我说你凭什么说你做的最好?他说我能做两条腿、四条腿、两轮子腿、四轮子腿。所以你必须是个有硬门绝技的创业者。
王求乐(主持人):我们确实看到湾区上一批创业者不同,这一批有独特的地方吗?湾区和成都有什么区别?
姚海波:我非常欣赏和喜欢成都这座城市,昆仲也投资了很多成都企业和创业者。我觉得上一波AI硬件创业,很多是Copy to China模式,Copy硅谷公司模式来中国。今天这一波相反,主要是Copy from China,Copy from 大湾区!
我注意到,不仅是本地创业者,连北美和美元基金的投资人也纷纷到大湾区寻找合作机会。今时今日,如果你要做AI硬件项目,而你的供应链不在中国深圳或者大湾区,那么这个项目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在全球化的市场中,供应链的地理位置和资源配置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王求乐(主持人):我感觉成都这边很多企业是出口的,四川本身就是一块很大的消费场地,并且有很强的向外辐射能力。这是我们看到成都很多非常优秀企业的特质。
方总,你们在投相关的领域的时候,AI硬件比较看重哪些?看To B还是To C?
方正浩:如果您问我人工智能这个方向我们看好To B还是To C,我更看好To C。今年我们团队一直非常关注人工智能的进展,所以我们频繁在中美两国考察。美国人工智能的创业绝大部分集中在To B,这跟他们过去在To B领域有很成熟的付费习惯和经销网络有关。在中国是把它做成一个硬件是一个更成熟的商业模式,做成一个服务或者软件在中国的商业推广是有难度的。
总体来讲,AI的投资我们更看好To C。但是如果问我AI硬件的投资,我觉得To B、To C都有机会。
王求乐(主持人):您感觉To C是基于硬件的还是基于APP的?
方正浩:我的观点和姚总有一些不太一样。跟我们所在的区域优势不一样有很大关系。因为我在上海,长三角的创业者他们相比珠三角的创业者,做一些慢生意是更有优势的。比如说半导体、生物医药,这些需要长周期研发的产业。
基于现在人工智能的软件本身,还有非常大的不成熟的地方,这个领域的核心能力是我们做投资的时候最看重的。而硬件端的能力,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它的产品定义能力和它的市场推广能力。
王求乐(主持人):但是不能双选。
方正浩:我可能更关注在AI方面的能力有长板的团队。
王求乐(主持人):丘总,我听出来你比较看重用户体验,那是不是你唯一看重的?还是你可能有一些其他的额外的因素?
丘岳峰:我觉得本质上就是它能不能转化付费。
王求乐(主持人):用户能不能花钱买单是不是?
丘岳峰:不管2B还是2C,强调体验还是技术,最终还是看大家是否愿意为此买单,我们才有动力和机会做下去。
我们之前投To B多一点,因为当时环境下看到2B领域付费转化的路径很清晰。
但是我们觉得To C依然是更广阔的天地。不过,是用成熟产品形态做一些增量的亮点,还是以全新的产品形态,用新的技术的红利优势让大家来接受它?这是我们还在探索的,也是我认为应该会有许多新的值得期待的地方。
王求乐(主持人):用户付费是基础,未来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再进一步展开,请几位嘉宾给我们创业者一句寄语,尤其是我们AI硬件的创业者。
丘岳峰:理解用户、尊重用户的实际需求,克制地用技术创新的方式,用好的产品满足用户。
方正浩:我觉得要关注长期确定趋势,聚焦客户真实的刚性需求,最终创造持久的真实商业价值。
姚海波:在这里特别感谢创业邦,希望我们之后所有的智能硬件创业公司都在创业邦路演,这就是中国智能硬件最好的舞台。
王道平:我也谢谢创业邦,我觉得对于创业者来说,速度是最重要的,更快地去面对一个需求,一个特定的人群。然后把产品做好,产生收入,这个是很重要的。
王求乐(主持人):我自己说句特别朴素的话,市场的钱还是很多的,大家焦虑感没有必要。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创业者们,在市场比较朦胧的时候,还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心,能够坚持往前走,我相信总能够看到光明的那一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new.ylfx.com/shangxun/3571.html